成都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地方性消防法规的省会城市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迪)昨日,成都盐道街小学“小海豚”班的师生、家长开展了一场“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的消防实践拓展活动。
“如果你正在睡觉,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你会怎么做?”在昨天的活动现场,教官一开始就向全体小学生和家长们问道。“赶快下床去叫妈妈”“打电话报警”……“你们的回答都对。”教官说:“如果屋内着火,还有烟雾,站立行走会非常危险,应该低着身子慢慢出门。”
消防知识讲解结束后,“小海豚”们穿上消防衣,带上防毒面罩,个个英姿飒爽,开始了消防演练。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小海豚”们过障碍、避火情,顺利逃出火场。教官表示,希望通过培养孩子们火场逃生技能,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他们从小树立消防安全意识。
2000小学生演练灭火
华西都市报讯(邱小飞记者肖笛摄影报道)今天是“11·9消防宣传日”,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个日子的重要性,成都市青龙小学昨日开展了紧急疏散、灭火演练、消防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由于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弟,消防队员还专门针对孩子独自在家该如何防火做了讲解。
下午2:30,随着消防警报响起,上课老师立刻组织2000余名学生疏散。他们用帕子、衣物蒙着口鼻,迅速有序地疏散到操场指定位置,没有一个孩子被遗漏。学校在操场中央提前准备了汽油和废旧木料,教师代表和学生在学校安全员的讲解、指挥下进行了实际操作,成功灭掉了熊熊燃烧的大火。不少学生第一次学会了如何灭火。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逢春实习生侯婷婷)今天是“11·9消防宣传日”,从今天起,新修订的《成都市消防条例》正式施行。
新条例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条款的强制性更为突出和明确,成都消防支队法制科解读了部分条款的规定。其中几项条款,关系到市民吃、住、行的切身利益。
“吃”的方面,条例规定,超三百平方米的餐饮场所须集中供气,结合成都火锅店的特点,规定应当采用集中供气方式,有条件的,应当使用管道天然气,并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住”的方面,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降低防火条件。降低防火条件包括:对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建筑构造、设施设备等要素防火水平的降低。成都市消防支队法制科人士说,改变建筑的使用性质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的防火条件,这种变动已经危及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条例作出这样的明确规定。
而在“行”的方面,对“公交车辆配消防安全防护系统”的明确规定,引人注目。条例规定,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为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车辆配置消防安全防护系统等消防设施和器材。这一条带有一定强制性,是在吸取深刻教训以后出台的一项规定。近年来,各类车辆自燃或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逐年增加,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社会负面影响。目前,公交车仍然是群众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对公交车辆的安全要求更高,要求公交车辆不仅要配备安全锤、灭火器等基本的逃生灭火设施,还要根据各种标准配置防护系统。
据了解,成都市是全国第一个制定地方性消防法规的省会城市。
灭火盆钻烟道
市民客串消防员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逢春实习生侯婷婷摄影陈羽啸)昨日上午,四川省暨成都市消防宣传日活动在新会展中心举行,今年的关键词是“全民消防总动员人人都是消防员”,共有3000多人参加现场活动。一些市民“客串”成消防员,灭火盆、钻烟道,操作特种消防装备,不少人当“消防员”时非常敬业,也感受到了消防员的辛苦。
在宣传活动现场,成都119最顶级的一批装备,以及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抢险中立功的消防搜救犬,都悉数出场。不少市民第一次见到几只英雄搜救犬,见它们十分温顺,忍不住上去抱抱它们,让同伴帮着拍照。而在另一侧,更多的市民则客串起灭火消防员,面对几盆熊熊燃烧的大火,拿起灭火器材学习灭火。
而在浓烟逃生体验区,则因为融入了灭火、逃生、认知消防标志等趣味竞技内容,成了宣传活动人气最高的地方。成都119专门购置的浓烟逃生体验帐篷,高度模拟火灾中浓烟场景,考验市民在遇到浓烟封堵时的心理承受力和方向辨别力。
但浓烟帐篷不是想钻就钻的,市民必须先过第一关,即完成灭火或疏散标示的拼图。记者现场看到,一位男市民把灭火器的拼图弄反了,旁边围观者纷纷大喊:“哎呀,灭火器的图拼反了,不对,这块和那块要对调!”男子手忙脚乱,折腾了一分钟才把图拼对,闯过这关后,他冲进浓烟帐篷。等他出来时,他笑着告诉记者,进去漆黑一片,让他心里还是有点怕,感受了浓烟封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