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居家过日子,总会有许多琐事,做饭切菜刀不利,就很麻烦,更麻烦的是磨刀匠不好找。这不,最近一段时间,西南交大附近的智慧康城的物业管理方就推出了一项便民措施:请来磨刀师傅为业主免费磨菜刀。这项举措受到了业主们的一致欢迎。
小区新举措
物管请来磨刀师傅
业主免费磨菜刀 还要排队
昨天上午11点过,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星河路89号智慧康城四、五期的物业管理中心门口,两位磨刀师傅正在认真地干着活。其中一位师傅拿起了一把不锈钢的菜刀,洒了点水在油石上,用力磨了磨,却感觉不太吃得上力,他嘀咕了一句:“硬度高哦!”然后换了一块油石,又继续磨起来。在他的面前,几把刚刚处理好的菜刀摆放在地上,刀柄上都贴着白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楼号和房号,以便主人分辨自己的菜刀。而在他的身后,另外摆放着六七十把菜刀,等待处理。
“一个上午了,磨了40多把,一天要磨一百多把!”磨刀师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他们干活时,陆续还有业主拿着菜刀来排队,不过他们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了,因为他们的菜刀最快也要等到本周五才轮得到。物管工作人员依次给业主们登记了房号和流水号,让他们又把刀提了回去。一位姓李的大婶提着3把菜刀来找物管,本以为很快能磨好拿走,一听最快要到星期五才能拿走,她有些犯愁,想了想,告诉物管:“那先磨两把,这把我要用。”记者看到她的菜刀刀面上已经锈迹斑斑,刀刃还有不少豁口,看来已经很久没磨过了。
李大婶说:“以前住在老房子,磨刀匠在院门口叫一声,哪家刀钝了就会提着去找他们。现在磨刀匠本来就少,偶尔有,像我们这些小区他们也进不来。”李大婶觉得,虽然家里平时也有些工具,刀钝了可以处理下,但始终不如专业磨刀匠磨得好,她说:“磨刀师傅磨的刀,用起来都顺手些。”
物管中心的项目经理罗开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次帮业主磨菜刀的便民举措是由物管方出钱,找磨刀师傅来操作的,11月初从智慧康城一期开始,到现在轮到四期和五期,已经有数千户业主受益。他说:“四、五期共有1300多户业主,现在已经处理了的和正在排队的已经超过一半,预计两位磨刀师傅要一个多星期才弄得完。”罗开新表示,其实磨一把菜刀只需要几元钱,聘请磨刀师傅物业管理方不过花费2000多元的费用,实际上并不多,却可以给业主带来不少方便,他说:“毕竟做饭烧菜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事情。”
在交谈中,李大婶和其他一些业主对物管这项便民举措很赞赏,业主叶大爷说:“生活中总有些事,虽然小,但就是麻烦。”
业主新麻烦
居住方式变了
废品不好卖 叫外卖不方便
张小姐家住城西的一个大型小区,小区内除了高层公寓还夹杂着别墅。小区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物管公司尽职尽责,安全有保障。可即使这样,张小姐对物管也有微词,她说:“最麻烦的是每次有朋友来找我,都要登记,还要电话通知。有时候朋友第一次来不知道楼号和房号,我就只能到门口去接,不然保安不会放人进来。”
前几天,因为忙于工作,张小姐在单位没空吃晚饭,晚上回到家不想动弹,就打电话叫了外卖,可左等右等外卖都没来,打电话一问,原来送外卖的人好说歹说,硬是没能进小区大门,最后还是张小姐自己下楼去拿了已经冰凉的饭菜。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张小姐觉得,虽然尽职保障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好事,但物管方对于一些事情能不能稍微变通一下?
其实,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我们今天在生活中面临的困扰远不止于磨刀、拿快递这两件事,记者随机调查了20个市民,受访者罗列了生活中许多因为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的改变而变得麻烦的小事:
网购的商品,因为快递员不能进入小区,发货时必须把东西送到大门口填单交费;收货由物管工作人员代收后转交,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很难知道责任该谁承担;
家里的水电出了问题需要维修,由于小区门禁严格,外面找的工人很难上门服务,物管虽然有自己的水电工,但提供服务的价格往往比在外面请人要高;
家里的电瓶车在停车场没法充电,电瓶车又不能进电梯,每天不得不提着电瓶上下楼;
家里积攒的废书废报等废品想处理掉,可是回收废品的人往往又不能进入小区,自己要去找人很麻烦,经常费老大力气把一大堆不要的杂物搬到门口处理,忙活半天累得半死……
物管也烦恼
服务和安全
“两者兼得”不容易 谁有招?
其实,被居住方式改变的不仅是住户,物业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
任先生是某物业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他的项目在三圣乡附近,小区内业主有近千户。对于业主提出的这些小麻烦,他表示,在业主觉得麻烦的背后,是物管方为了管理好小区秩序,而付出的大量工作。他说:“老式小区,守门的就一个或者两三个人,无论是对小偷还是骗子,都形同虚设。新小区为了保证物业品质,都会出动大量人力,保证小区安全有序。这些举措难免会给业主带来一定影响。”
任先生表示,对于业主的质疑,除了尽量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物管方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他说:“一个小区就是几千口人,一些小事当然可以变通,但如何尽量为业主减少麻烦,我们也很困扰。”
任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多位接受采访的物业公司负责人都表示,一边是为业主提供便民服务,一边是确保小区的秩序化管理。要想做到两者兼顾,确实难度不小。如果真有“两全其美”的妙招,只要条件允许,他们还是愿意尽力而为。
成都商报记者 刘任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