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村物业管理上台阶 全面启动 “规范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成都农村物业服务总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服务项目超过1700个,目前,成都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物业管理的农村全覆盖,不管是从物业服务实施的管理范围和规模来说,都是全国最大的。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提升农集区物业服务水平,从今年起,成都市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所有的农集区物业管理进行“规范化”建设。
成都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农村的物业管理和城市的物业管理不同,不能直接“复制”城市物业管理的模式,而是应该建立适应农村的物业管理体系,促进和改善农集区基层治理结构,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构建“文明、安全、整洁、有序”的农村生活环境。因此,农集区物业管理走“规范化”道路,成为了提升农村物业服务水平的关键。
《意见》中明确, “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包括小区文明建设、业主(居民)自治管理和综合服务规范,重要事务决策规定、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治安消防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维护、绿化养护、重要信息公开。
“农村物业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在总结前两年农村物业管理全覆盖经验的基础上,启动的全市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也标志着成都市农村物业管理驶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为全国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和借鉴。
农集区物业管理杂算“规范” 6大标准来衡量
从管理体系的建设到公共安全的维护,从评价体系的打造到管理规约的制定……今后,成都所有的农集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都要按照《标准》来进行。据了解,农集区的物业管理如何达到“规范化”,出台的《标准》中用6大项指标进行衡量,包括了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制定管理规约;建立评价机制,强化工作监督;加强规范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质量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治安防范,维护公共安全等。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物业管理和城市不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理顺关系,是最重要的,因此,这也成为了6大标准之首。”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村实施物业管理,我们要将“管理”和“服务”区别开来,破除管理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弊端,建立规范化物业服务体系。
而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农民“自治”意识的形成。因此,在6大标准中也明确,今后,所有的农集区都必须建立管理规约,对居民文明生活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包括对家禽、犬只等宠物管理、群宴设点、禁止“三乱”等内容,都要在管理规约中明确。同时,还有一大创新就是,明确了要业主大会要授权的概念,这也是培养农民“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意识。
另外,在6大标准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地率先在农集区建立物业管理的“评价机制”。《标准》中明确,在评价体系中,要求建立包括业主(居民)、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物业管理评价体系,涵盖了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委会、区(市)县房管局、街道办事处、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农村物业管理涉及的多方面评价。
先建13个示范点 凡是达标农集区将被授牌
据介绍,今后成都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否“达标”,将成为“规定动作”延续下来,在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评定。而凡是达标的小区将被授牌并向社会公布。“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让我市农村物业管理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按照《意见》规定,验收评定要按照农集区“规范化”建设的6大衡量指标,以每项满分100分来进行打分,每项得分达到80分以上的为验收合格。 而每年第四季度,各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指导、督促及初步验收;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验收评定。对验收合格的,将在市房管局公众信息网公示7日。对公示无异议的,将评定为“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达标单位”,并由市房产管理部门统一授牌并向社会公布。而对于对市级验收不合格或在公示期内有异议并经调查属实的项目,由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帮助指导其达到规范化验收标准。
“最终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市90%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物业管理都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意见》规定,我市将分布完成农集区的规范化建设,2011年达到30%,2012年达到60%,2013年达到90%以上。而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我市将率先从100户以上的农集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上的农集区率先着手展开建设,建立13个示范点,来以点带面的促进全市农集区物业管理的规范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