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CDPMA)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CDPMA)

创新案例 | 四川东晨物业:创新“四位”一体+“四会”模式 打造“四型”和谐小区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8日

分享文章:

1


2020

实施背景

创新示范案例


御源·大湖区是四川东晨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7年进驻的物业服务项目。该小区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包含多层、小高层、高层以及联排别墅等共2980户,拥有幼儿园、室内恒温游泳池、高档会所、公共商业等各类公共配套空间约8万平方米。小区周边水系纷繁,规划水体面积40余亩,水系与坡地完美结合,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宜居水域城邦。

项目进驻初期并不顺利,小区业主间、业主与原物业公司间的矛盾纠纷重重,问题和困难千差万别、错综复杂。总的来说,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因原物业公司未能及时有效解决业主反映的房屋修缮、配套设施设备维护等问题,导致业主不满情绪较大,进而影响其对物业服务行业的主观认可度。二是因部分业主对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原物业公司亦未能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出现因双方沟通不畅导致的对立局面。三是前期的物业服务集中于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开展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业主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小区社情复杂,部分业主拉帮结派、各自为政、相互诋毁,影响着小区的和谐稳定。

为妥善解决小区矛盾纠纷,提升项目整体服务水平,项目团体坚持问策于民、集思广益,多次深入街道、社区、业主群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调研,走访辖区住建局、街道办、派出所等沟通了解情况,掌握项目管理的痛点难点。通过广泛座谈、深入讨论,项目团体认为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连接社区、小区与居民家庭的纽带,需要发挥专业化服务管理优势,坚持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会同基层党委、政府、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主体联动协作,共同解决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东晨物业确定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共建共治为抓手”的管理服务思路,期望能够发扬军企优良传统,彰显物业服务专业价值,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道路。


2020

主要做法

创新示范案例


(一)打造“四位”一体 实现多元主体全覆盖

1.建立物业党支部

以项目经理为支部书记,优选退役军人党员为委员。按照规范、务实、管用的原则,重点建立了支部运行管理、组织生活、党员学习日、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加强党建阵地建设,配套党员活动室,给予活动经费支持,广泛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优秀员工”等创优评选活动,带动和引领员工坚定对党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积极发挥物业党支部主体作用,牵头建立小区治理中的议事协调、服务评价、纠纷调处等机制。

2.建立小区党支部

坚持“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在小区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情况下,先行成立小区党支部,兼合管理在册党员和具有业主身份并在小区居住的在职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区设立楼道党小组,延伸设立党员楼长、党员中心户,形成“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楼长(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格局,实现了小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发挥小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民主协商等途径将党的政治意图、治理目标转化为居民的自觉追求。

3.建立事务监督组

物业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积极动员德高望重、敢于直言、居民信赖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小区事务监督组成员,对支部履职、公共经费使用等10余个事项进行监督。充分发挥监督组成员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带动小区居民广泛参与小区治理事项,使他们成为支部得力的“左膀右臂”。

4.联合群众性文娱组织

坚持“以和谐聚合力,以合力促和谐”,发挥群众性文娱组织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小区和谐安定的积极作用。支部联合小区乒乓球协会、舞蹈表演队、太极队、社区歌舞团等社会组织及团体,组织开展文娱晚会、趣味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小区居民提供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效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营造出小区生活共同体的氛围。


2

物业党支部联合文娱团体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创新“四会”模式 实现合作共治全引领

1.创新每月通气会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小区党支部通过楼栋长、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微信、微博、业主QQ群等意见收集渠道,及时掌握和反馈小区居民的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每月月底,物业党支部与小区党支部召开通气会,共享双方收集的意见建议,共同分析形势及影响,商定处理意见或建议,回应群众诉求与期盼。

2.创新季度议事会

坚持“民主讨论、集体议决”。设立季度议事会,强化党的领导,凝聚治理共识,共商小区大事,共建美好家园。议事会由物业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共同召集,主要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进行决议。议事会成员由物业党支部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和监督组成员、居民小组长或楼栋长、物管公司代表,以及部分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


3

召开季度议事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议


3.创新定期协调会

坚持“沟通协调、协同共治”,小区党支部与物业企业及时召开协调会,对居民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通气会的决议进行有效沟通,对议事会议定的委托物业企业执行的决议,商定实施程序和细则并督促决议实施。双方在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主动通报有关情况,协商处理棘手事宜,形成遇事商量、协同办事的良好局面。

4.创新年度评估会

坚持“跟进记实、据实测评”。每月通气会、季度议事会、定期协调会的议决事项,均交由事务监督组备案。事务监督组建立议决事项记实制,一事一记,一时一记,并将记实情况向全体业主公布。每年年底,支部与事务监督组根据记实情况,组织满意度测评,评估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履职情况,共同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三)建设“四型”小区 实现成果共享全受益

1.增强安全防范,建设平安和谐小区

在小区院落安装门禁系统,加装监视摄像头,小区内设立监控室,提高小区治安防控的预警预防能力。在主要路口安装禁行、禁停标志,设置缓冲带,规范车辆停放,消除安全隐患。每逢节假日,组织物业服务中心各部门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广泛开展安全宣讲,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2.组建服务队伍,建设为民利民小区

组织有技术专长的退役军人、党员、骨干成立水电气等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便民服务柜,义务为小区居民办实事。开展“五联六送七带头”活动,每名党员主动联系老党员、贫困户、残疾人、工商户、入党积极分子,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健康、送资助、送温暖,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爱岗敬业奉献、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汇聚正能量。

3.推进“三治”整合,建设民主法治小区

物业党支部和小区党支部定期在小区院落开展活动,凸显“小区即家园”的城市生活新理念,引导居民共同参与修订和遵守居民公约、楼栋公约,形成“小区管理大家议、小区决策大家定、小区事务大家评”的自治格局。定期组织道德大讲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文明引导等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让自治、法治和德治在幸福家园全面融合。

4.构筑睦邻关系,建设文明祥和小区

围绕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春节联谊会、元宵节游园、金秋晚会、跑步踏青、端午包送棕子等多彩多姿的小区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增强邻里互助及社区居民的服务体验;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业主等评选活动,搭建居民沟通交流平台,增进邻里和睦,切实提升居民的小区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


4

开展端午包送棕子活动


2020

价值及启示

创新示范案例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项目以提高小区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通过“四位一体”建设凝聚社区、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及时发现和解决物业管理、小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提升和拓展物业服务内涵,实现幸福家园的共同参与、共同营造、共同受益。


5

“四位一体”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问题


(二)创新参与模式,营造和谐共融发展态势

项目定位宜居式园林住宅小区,不仅注重提升业主的生活居住体验,也注重满足业主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创新“四会”模式,全方位多渠道收集业主意见建议,响应业主的诉求和期望,使业主从参与小区治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在人与自然共融的环境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态势。

(三)丰富治理内涵,推动全体居民共享治理成果

项目期望通过打通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物业、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壁垒,配套构建拥有完整业态、互通互惠的社区经济体系,最终建成居民幼有所托、老有所养、娱有所处、乐有所好、学有所教、动有所导、需有所求,独具特色、规范和谐、良性发展的小区生态。“四型”小区的建设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推进的,目的是让广大业主充分享受安全舒心、富有活力的生活氛围。未来,东晨物业仍将朝着愿景出发,持续提升和创新服务内容,拓展小区治理内涵,使全体居民共享治理发展成果。